人人都是创造者,只差一个好方法

Hi,又见面啦!

每周我都会从上百份书摘、文章、播客和社交媒体中精选最有价值的内容,只为呈现五个点亮生活的绝妙灵感。

🎉 首先,值得庆祝一下!

灵感电波的订阅人数已经突破100人!

虽然对很多人来说,这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,但对我来说,意义重大。每一个点击“订阅”的人,都是对我创作的认可与鼓励。是你们的支持,给了我持续创作的动力,让我每周都愿意坐下来,深挖灵感源泉,写下这些文字。

谢谢你们。真的。

创作的秘密:启动靠热情,持续靠系统

我越来越清楚,创作需要热情,但持续创作需要系统

詹姆斯·克利尔(James Clear)的《原子习惯》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:让创意流程变成一个“习惯化的系统”,让灵感的产生不再依赖偶然的灵光一闪,而是成为一个有迹可循的过程。

在他的一篇《3-2-1》通讯中,詹姆斯分享了他的创意流程五步法,我深受启发。这五个步骤,适用于任何想要激发创意、整理思路、甚至完成一个复杂项目的人。

以下是他的框架和我在创作灵感电波时的一些亲身实践分享。


詹姆斯·克利尔的创作流程五步法

“The creative process:
1. Discover - Read a lot. Observe the world. Notice.
2. Collect - Immediately record anything that strikes you.
3. Generate - Build on your notes to brainstorm lots of ideas.
4. Combine - Connect previously unconnected ideas.
5. Refine - Edit, edit, edit. Select the best.”

I. 发现|激发灵感,从世界中吸收养分

“多读书,多观察世界,多留意周围的一切。”

创意,很多时候,就是一种“注意力的艺术”。好奇心驱动观察,观察激发灵感。

我怎么做?

  • 我每天都会花一段固定时间阅读有深度的书籍和文章,听播客,或安静地观察身边的环境。
  • 我使用Reeder订阅信息流,每天浏览高质量内容,特别是与创意、生产力、财富、成长相关的主题。
  • 个人发现: 有时候灵感来自一篇意想不到的文章,有时候甚至来自一个随手拍下的街头场景。你永远不知道灵感何时出现,但你可以让自己一直处于“准备好接受”的状态。

II. 收集|捕捉灵感,留住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

“立即记录任何引起你注意的事物。”

灵感稍纵即逝,如果不记录,它就再也回不来了

我怎么做?

  • 我有一个 专门的灵感备忘录文件夹,里面记录了各种片段、点子、引言和有趣的链接。
  • 有时候是一个句子,有时候是一个问题,有时候甚至是一个“标题草稿”。
  • 绝不依赖记忆力,因为“我一定会记住的”是个最大的谎言。

III. 生成|让灵感变成具体的创意

“在你的笔记基础上进行头脑风暴,产生大量想法。”

灵感是“种子”,只有经过思考和加工,才能长成创意的“大树”。

我怎么做?

  • 每周,我会花一个固定的时间整理我的灵感笔记,看看有哪些想法可以扩展成一篇完整的 newsletter。
  • 我尝试用“无评判头脑风暴法”快速生成一堆想法——不管是不是完全成型,先记下来。
  • 一些主题在这个阶段会自然浮出水面。

IV. 组合|把点子“串”起来,创造意想不到的火花

“将以前未连接的想法联系在一起。”

最有趣的创意,往往出现在 “跨界联想” 中。

我怎么做?

  • 在整理灵感时,我常常会试着把两个看似无关的想法联系在一起
  • 例如,最近的一篇,来源于“时间管理”、“认知科学”等多个主题。起初它们的素材是分开的,但我突然意识到,它们其实可以被整合成在一个主题之中。
  • 尝试: 你也可以试着把两个完全不同的兴趣或问题放在一起,看能不能激发出一个新点子。

V. 精炼|编辑,编辑,再编辑

“编辑,编辑,再编辑,选出最好的想法。”

创意的诞生很容易,而打磨与精炼才是真正的考验

我怎么做?

  • 精炼对我来说,是最难的一步
  • 我总是觉得自己不是编辑得太多,就是编辑得不够
  • 很多时候,我的直觉告诉我“还可以更好”,但 deadline 让我学会了接受“不完美”,按时交稿就是一种完成!

🎯 给你的挑战:今天,从“发现”开始!

  • 阅读一篇让你感兴趣的文章,观察身边的人,记录一个想法。
  • 灵感不会自己找上门, 但你可以主动去寻找。为你热爱的事情,开始创造吧!
💡
PS. 如果你有特别喜欢或想要分享的灵感,欢迎给我留言或发邮件。我计划整理一篇“读者灵感合集”,分享大家的智慧与创意。

祝你有美好的一周!

董双赫